即刻从收件箱中
收到西井科技的每月更新
感谢您的订阅
您将很快收到西井科技最新资讯,即刻开启智慧之旅!我同意通过电子郎件、短信、电话等方式接收西井科技及其关联公司的产品新闻和商业广告信息,并同意收集郎件打开和点击信息以衡量和改普通信性能,请查阅隐私政策。
2022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量全方位增长。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商用车市场同比增长43.1%,出口达到了48万辆,预计全年出口量有58万辆,增速在45%。从主要的车型来看,重卡出口11.6万辆,同比增长29.6%;中卡同比增长39%;轻卡累计出口26.3万辆,同比增长52.7%。
出口量高速增长反映了国际形势、产业链变化、市场动向的变化。本文将分析商用车出口全局性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中国汽车品牌所采取的出海策略。
中国商用车出口高速增长原因
• 海外商用车产业链受到冲击
由于俄乌战争、疫情、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因素叠加,海外商用车产业链受到影响。中国的商用车产业链全面、稳定、可靠,对国外的品牌形成了产能替代。俄乌冲突下,西方许多国家商用车品牌已经撤出,这时需求空缺而中国供应商可以补足。
• 国内商用车产品力持续提升
一方面,基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控措施,在其他国家受疫情冲击时,保存了较好的生产力,供应链恢复早而快,填补了海外市场卡车供给不足的缺口,给商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增量。另一方面,我国出口目的地国家购买力受到影响,而我国产品性价比较高,该优势在特殊时期得以发挥。
• 国内厂商加大出口力度
2022年,国内商用车市场相对低迷。根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商用车总量同比下降32.7%。为了应对国内市场需求萎缩,主机厂加大了海外市场运营力度,出口增加。
中国商用车品牌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乘用车出海成绩突出的自主品牌各具特色,各车企分发展阶段选择出海战略。比如上汽选择从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出海;吉利采取资源整合式,收购海外优质资产实现强强联合;比亚迪海外销售以新能源车为主;蔚来、小鹏则不断集全球研发优势打磨产品。面对海外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商用车品牌将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 聚焦重点市场布局
从中国中重卡品牌出海的重点目标国家来看,过去中国车企出海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但随着市场动态变化,新能源商用车在欧洲市场有所突破,传统能源商用车在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出口快速增长。
此外,从中国品牌性价比渗透市场来看,中国轻卡品牌目前主要通过产品性价比优势出口智利、越南等南美及东南亚国家,还未形成向上趋势。轻卡行业虽是中国汽车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和自主发展的重要载体,基础厚实,前景广阔,但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还不充分,需要更明确的市场分析和对应的技术开发。
• 重视新能源与智能化研发投入
新能源与智能化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出线的重要路径。全球车企正处于大变革时代,新能源与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全球车企几乎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罗兰贝格预测,到 2030年中重卡纯电渗透率达25%以上,轻卡达30%以 上,市场将同时呈现出电动、燃料电池、混动并存的局面。
并且,商用车智能化进程将领先于乘用车。因为商用车的运营场景更简单,且智能化具有TCO(总拥有成本)优势,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补能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商用车在运营过程中会大幅削减运营费用(如节省油费、更优线路等)。
• 创新商业模式和打造品牌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普及,电池作为高价值资产,将带来相应的资产管理机会,出海车企需思考自身在价值链上新定位的可能性,以获取更大收益。未来商用车逐步实现无人驾驶,不再需要进行司机管理,这往往是传统物流领域最大的管理挑战,无人车队本身将成为更加标准化的产品,规模性的车队级应用,需要实现与场景的深度耦合。
面对卡车司机短缺、罢工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形,减员化和无人化的需求更为迫近,智能化成为商用车确定的未来。此外,全球对于低排放、零排放的商用车需求不断提升,商用车新能源化已成为难以阻挡的趋势。在“一带一路”总方针基础上,我国从2017年开始,密集布局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车企走向国际市场。
西井科技把握时代脉搏,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方向持续发力,坚持正向研发智能商用车,探索港口等场景中新能源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科技硬实力与创新商业模式。当前,西井科技的产品及服务已落地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服务120余家客户,成为中国商用车出海队伍中的领跑者,为世界多地用户注入可持续的、智慧的生产力。